-
- 布达拉宫的四个秘密 海拔是多少 高度有多高
- 上海十大灵异事件之上海家乐福员工事件
- 结婚发嫁时间可以改么 需综合各种因素
- 米克诺斯岛 蜚声世界的天堂海滩
- 晕车后吃什么好 哪些有效缓解带来的不适感
- 饮中八仙是哪八个人
- 结婚送亲属相相冲怎么回避
- 促进肠胃消化吃什么水果 功效和作用
- 李自成是怎么死的
- 河南大鼓《回龙传》剧情介绍
- 谁在看 短篇鬼故事之海报
- 搞笑电视剧大全前十名之麻辣隔壁
- 广东知名旅游景点 丹霞山
-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鸭头丸贴
- 李斯忠经典唱段,豫剧老前辈李斯忠个人资料
- 十大最强恐龙之特暴龙
- 搞笑小故事逗人开心 猫之梦
- 汶上梆子唱腔的代表都有哪些艺术家
- 结婚回门带什么礼物
- 2020亚洲大学排名 我国7高校跻身前十
- 婚鞋要准备几双 结婚鞋子是1双还是2双
- 2020梅雨季节吃什么除湿 有哪些好处
- 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 北上广深名列前茅
- 印度最伟大女板球手被喷 只因她穿这个拍照
-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风俗有哪些
- 2020年五一去哪里玩儿比较好 广东去哪玩比较好
- 庚子年必有大乱是真是假 历史上庚子年灾难多吗
- 地球快没沙子了 采掘速度高于自然恢复速度 需求很快超过供给
- 结婚压车的人有什么讲究吗 什么是结婚压车
- 十大外星人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
- 表现性功能体裁,民间小调的音乐特征
- 结婚定日子男方需要准备什么 结婚怎么选日子
扬剧的产生最早是由以古老的“花鼓戏”和“香火戏”为基础,后吸收扬州清曲、民歌小调发展起来。那么,在扬剧的发展过程中,都有什么样的演变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到扬剧文化中去了解吧。
扬剧最早的源头,要上溯到江都一带的花鼓戏和香火戏。花鼓戏有两个角色,分别为小面(小丑)和包头(小旦)。
演出时先由全体演员“下满场”,即一种集体歌舞,然后由小面和包头对歌对舞,称为“打对子”或“踩双”。
这种花鼓戏从清代乾隆年间(1736-1795)就形成了,在民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又吸收了徽班和其它剧种的剧目,可以演40多个情节简单的剧目,如《探亲家》、《种大麦》、《借妻》、《僧尼下山》、《荡湖船》、《王樵楼磨豆腐》等。
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“打对子”,只有一小面(丑),一包头(旦)两个脚色。后来发展为“三包四面”的群舞,并穿插笑话“打岔”。清康熙年间,民间已有此类花鼓演出。
此后内容不断丰富,开始搬演《补缸》、《小寡妇上坟》、《双怕妻》等小戏,并从徽班吸收了《踩鼓》、《借妻》、《探亲》等剧目,又把清曲的《僧尼下山》、《活捉》等搬上舞台,出现了能演40多个剧目的班社,始形成花鼓戏。
因用丝弦伴奏,唱腔比较细腻,故俗称“小开口”。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,香火(男巫)扮演的戏。剧目出自长篇《神书》,其中有《魏征斩龙》、《秦始皇赶山塞海》等关目。
因用锣鼓伴奏,唱腔比较粗犷,故俗称“大开口”。1957年曾发现乾隆甲辰年(1784)手抄本神书《张郎休妻》。
1911年,“大开口”由扬州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大班”,名演员有程俊玉、潘喜云等。1919年,“小开口”到杭州大世界演出,次年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文戏”,名演员有葛锦华、臧雪梅等。
由于“大开口”与“小开口”语言一致,30年代初合并演出,以“小开口”为主,称为“维扬戏”,后简称“扬剧”。
扬剧 文化 了解 发展 演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