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 四川米亚罗
- 相声表演艺术家:郭德纲个人资料及其经历
- 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如何食用龙胆草
- 豫剧名家马金凤名剧名段,马金凤简介
- 灵异故事 诡异的死而复生
- 上党落子演绎的历史故事:成败萧何典故
- 广州免费景点大全之天河公园
- 点燃了没 短篇鬼故事之火柴
- 灵异故事 运输路途中的诡异经历
- 大英博物馆里有什么展品
- 敬酒服和订婚裙可以同一件吗 订婚宴服装要求有哪些
- 最美台湾歌仔戏着名苦旦是哪一位
- 穿越时空的6种方法 你觉得靠谱吗
- 外国名人故事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
- 压床娃娃是男方买还是女方买 婚房一定要压床娃娃吗
- 国内首枚蜀世子宝金印出土 江口沉银遗址在什么地方
- 小寒食物 吃什么东西
-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 真的只是传说吗
- 灵异故事 扫墓途中的经历
- 四川牟尼沟风景区 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
- 结婚男方准备几床被子 结婚男方准备被子的寓意
- 北欧神话中的十大怪物之北海巨妖
- 中国有哪些水城 第一水城是哪里
- 金砖之国俄罗斯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是什么
- 回门酒是婚礼后几天举办
- 吕剧文化了解:吕剧的角色行当介绍
- 结婚男方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结婚男方婚房禁忌
- 结婚安床后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婚床布置要注意什么
-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时间 获奖名单
- RPG界的二把手 轩辕剑
- 中国最后一位衍圣公 末代衍圣公生平简介
- 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 云南翁丁
扬剧的产生最早是由以古老的“花鼓戏”和“香火戏”为基础,后吸收扬州清曲、民歌小调发展起来。那么,在扬剧的发展过程中,都有什么样的演变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到扬剧文化中去了解吧。
扬剧最早的源头,要上溯到江都一带的花鼓戏和香火戏。花鼓戏有两个角色,分别为小面(小丑)和包头(小旦)。
演出时先由全体演员“下满场”,即一种集体歌舞,然后由小面和包头对歌对舞,称为“打对子”或“踩双”。
这种花鼓戏从清代乾隆年间(1736-1795)就形成了,在民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又吸收了徽班和其它剧种的剧目,可以演40多个情节简单的剧目,如《探亲家》、《种大麦》、《借妻》、《僧尼下山》、《荡湖船》、《王樵楼磨豆腐》等。
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“打对子”,只有一小面(丑),一包头(旦)两个脚色。后来发展为“三包四面”的群舞,并穿插笑话“打岔”。清康熙年间,民间已有此类花鼓演出。
此后内容不断丰富,开始搬演《补缸》、《小寡妇上坟》、《双怕妻》等小戏,并从徽班吸收了《踩鼓》、《借妻》、《探亲》等剧目,又把清曲的《僧尼下山》、《活捉》等搬上舞台,出现了能演40多个剧目的班社,始形成花鼓戏。
因用丝弦伴奏,唱腔比较细腻,故俗称“小开口”。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,香火(男巫)扮演的戏。剧目出自长篇《神书》,其中有《魏征斩龙》、《秦始皇赶山塞海》等关目。
因用锣鼓伴奏,唱腔比较粗犷,故俗称“大开口”。1957年曾发现乾隆甲辰年(1784)手抄本神书《张郎休妻》。
1911年,“大开口”由扬州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大班”,名演员有程俊玉、潘喜云等。1919年,“小开口”到杭州大世界演出,次年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文戏”,名演员有葛锦华、臧雪梅等。
由于“大开口”与“小开口”语言一致,30年代初合并演出,以“小开口”为主,称为“维扬戏”,后简称“扬剧”。
扬剧 文化 了解 发展 演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