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 世界新七大奇迹 你能说出几个
- 无限惊悚游戏排行榜之零
- 华山在哪里 华山在哪个省
- 花鼓戏的特点,花鼓戏的主要特点
- 灵异故事 不灭的军魂
- 绍剧表演艺术家赵秀治个人简介
- 奈何桥孟婆的真实身份 在地府是什么地位
- 粤剧的起源在哪里,影响较大的粤剧剧目
- 歌仔戏文化:歌仔戏的表演角色
- 口头语言艺术,苏州评弹的艺术特色
- 出阁宴请帖怎么写 出阁宴请柬样板
- 澳门回归20周年主题曲 莲成一家
- 高甲戏了解:高甲戏春草闯堂剧情简介
- 画荻教子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典故
- 结婚送亲婆要准备什么 需准备双倍的嫁妆
- 河南坠子名家介绍,北京的坠子名家
- 详解世界十大传奇帝王---《彼得一世》
- 结婚一周年贺卡怎么写 不同的结婚纪念日叫做什么
- 毕万昌大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
- 眉户戏文化介绍:最著名的戏曲剧目
- Dyatlov事件 登山者为何离奇死亡
- 2019开年大数据 中国主要城市公共服务排行榜2018
- 蒲剧文化了解:角色行当之生行简介
- 一年举行两次婚礼的忌讳 忌选择恶日葬日
- 北欧神话中的十大怪物之死亡女神海拉
- 三沙海域现龙吸水 龙吸水是怎么回事
- 七夕搞笑段子 专治不开心
- 演唱方式不同,苏州弹词的流派有哪些?
- 中国最火旅游城市之上海
- 订婚宴敬酒要改口吗 订婚敬茶时父母说的吉祥话
- 睡前小故事 鳄鱼不能笑
- 四川古蔺星海 红龙湖森林公园浩瀚星海
扬剧的产生最早是由以古老的“花鼓戏”和“香火戏”为基础,后吸收扬州清曲、民歌小调发展起来。那么,在扬剧的发展过程中,都有什么样的演变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到扬剧文化中去了解吧。
扬剧最早的源头,要上溯到江都一带的花鼓戏和香火戏。花鼓戏有两个角色,分别为小面(小丑)和包头(小旦)。
演出时先由全体演员“下满场”,即一种集体歌舞,然后由小面和包头对歌对舞,称为“打对子”或“踩双”。
这种花鼓戏从清代乾隆年间(1736-1795)就形成了,在民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又吸收了徽班和其它剧种的剧目,可以演40多个情节简单的剧目,如《探亲家》、《种大麦》、《借妻》、《僧尼下山》、《荡湖船》、《王樵楼磨豆腐》等。
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“打对子”,只有一小面(丑),一包头(旦)两个脚色。后来发展为“三包四面”的群舞,并穿插笑话“打岔”。清康熙年间,民间已有此类花鼓演出。
此后内容不断丰富,开始搬演《补缸》、《小寡妇上坟》、《双怕妻》等小戏,并从徽班吸收了《踩鼓》、《借妻》、《探亲》等剧目,又把清曲的《僧尼下山》、《活捉》等搬上舞台,出现了能演40多个剧目的班社,始形成花鼓戏。
因用丝弦伴奏,唱腔比较细腻,故俗称“小开口”。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,香火(男巫)扮演的戏。剧目出自长篇《神书》,其中有《魏征斩龙》、《秦始皇赶山塞海》等关目。
因用锣鼓伴奏,唱腔比较粗犷,故俗称“大开口”。1957年曾发现乾隆甲辰年(1784)手抄本神书《张郎休妻》。
1911年,“大开口”由扬州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大班”,名演员有程俊玉、潘喜云等。1919年,“小开口”到杭州大世界演出,次年进入上海,改称“维扬文戏”,名演员有葛锦华、臧雪梅等。
由于“大开口”与“小开口”语言一致,30年代初合并演出,以“小开口”为主,称为“维扬戏”,后简称“扬剧”。
扬剧 文化 了解 发展 演变